
开关间隔离度应如何调节以达到最佳效果?
1、隔离开关的调整

基座的调整
检查并确保基座平整,若基座不平整,需进行调整以确保其稳定性和隔离开关的正确安装。
拐臂1(连接水平连杆)、拐臂2(连接交叉连杆)的长度及角度应三相应一致,拐臂3(连接主刀操作拐臂)的长度和角度也应根据产品说明书或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以满足机构相与机构连接后,本体和机构分合角度及配合同步合适为宜。
定位螺钉的调整应满足其与定位挡板间的间隙为1~3mm,以确保隔离开关在操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瓷瓶的调整
使用调节垫进行调整,但应注意每处所加的调节垫不大于3mm,且所加垫片相互之间应焊接在一起,以保持瓷瓶的稳定性和绝缘性能。
确保瓷瓶垂直度符合要求,单极的两瓷瓶高度应相同,以保证隔离开关的对称性和稳定性。
导电触头的调整

通过松开接线座上紧固导电杆的螺丝,转动或者移动导电杆,使之对正,确保单极的两导电杆(左右导电杆)触头对正,即高度一致,上下高度差小于5mm,并成一直线(左右),三相左右导电杆长度应相同,触指的插入深度也应相同,说明书有数值时,按照数值调整;没有数值时,按照图3调整;既没有数值又没有图3的说明时,则根据经验调整,但需保证合闸后触指与触头之间留有4~6mm的深度且保证合闸时触指插入深度不小于深度的90%。
操作及调整
开距的调整:隔离开关分开后导电杆与基座中心线的夹角应保证在90°~92°范围内,若角度不好把握,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卷尺测量左右导电杆首尾两端是否平行,首尾两端距离的差值为±10mm是允许的。
操作极与机构调整:将操作极本体与机构均处于合闸位置,连接本体与机构(若为活连接),当为死连接时,可以先用点焊的方式连接(待整体调整好后再焊接牢固),进行分、合闸一次,观察操作极分合闸是否到位,若本体合闸不到位,则调整交叉连杆的长度——“合欠使之长、合过则调短”;若本体分闸不到位,则调整操动拐臂(即图1中的拐臂3)的长度——“分小调短、分大调长”,需要注意的是,“分小调短”可以通过增大操动拐臂的长度或增大拐臂的夹角来实现;相反的,可以实现“调长”,同时应注意,本体与机构运动的角度应该一致,调整操动拐臂时应该兼顾分闸的角度和机构所运行的角度。
分、合闸定位螺钉的调整
三极联动调整后,将交叉连杆及水平连杆的背螺帽背紧,调整分、合闸定位螺钉与挡板之间的间隙为1~3mm,以确保隔离开关在分、合闸操作时的精确定位。
2、接地开关的调试
接地开关的调试方法与隔离开关类同,但需注意以下几点:

接地开关的水平连杆大多都是通过管夹件连接的,因此紧固螺栓时需要交叉、对称、均匀且逐步拧紧,否则地刀导电杆可能与接地静触头存在偏移。
接地导电杆与静触头的接触应良好,以导电杆露出静触头3~10mm为宜,不过不同厂家规定不同,视说明书的标准而定,一般地,隔离开关的水平连杆都装在主动极侧,当接地刀为内打式且为右接地时,导电杆露出静触头的尺寸不宜太大,否则当隔离开关在分闸位置时,接地刀闸可能合不上,原因是接地导电杆端头会与隔离开关的水平连杆相互顶住。
接地刀闸导电杆在分闸时应保持为水平状态,必要时用水平尺辅助调整,以便保证接地开关分闸后的绝缘距离满足要求。
3、机械连锁调整
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调整完毕后,对机械连锁进行调整,调整基座上的扇形板与弧形板的相对位置,使得隔离开关合闸时,接地开关不可合闸,接地开关合闸时,隔离开关不可合闸。
4、手力操作机构的调试
手力操作机构的调整是随着本体的调整一起进行的,调整的同时应该检查机构转动是否灵活,要求操作手柄上需要的操作功不大于1㎏f。
辅助开关切换正确,标准是辅助开关在机构操控过程大约处于极限位置的4/5处可靠切换。
5、电动操作机构的调试
电动机构的调试较手动机构相对复杂,调试检查项目包括:
机构各元件完好。
接线正确,手动、电动,就地、远方各操作数次,动作正确。
通电试操作前,先使机构处于分、合闸中间位置,再操作。
电动机转动方向同本体分、合闸的方向一致。
机构电气限位和机械限位调整合适且与本体分、合闸终了位置吻合。
调整开关间的隔离度是一个细致且系统的工作,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规范来确保隔离开关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作者:豆面本文地址:https://www.jerry.net.cn/articals/29617.html发布于 2025-02-09 05:22:33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杰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