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如何重塑了电视行业的面貌?
互联网的普及深刻改变了电视行业,从内容制作、传播渠道到观众的观看习惯,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探讨互联网对电视的影响:

1、信息终端的改变:电视机作为视听媒体,其核心特性是传递画面与声音,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电视机在保持本源特性的同时,不断追求更高的画质和更真实的体验,超高清电视和3D电视的出现便是这一趋势的体现,激光电视采用投射方式观看,不仅摆脱了传统电视的热屏直射和刷新频闪问题,还具有节能环保的优势,这些技术进步使得电视机在视觉和听觉上提供了更加优质的体验。
2、数字与网络技术的影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视机的功能不再局限于接收广电网的节目,而是通过数字电视和三网融合,实现了多渠道获取节目内容的方式,IPTV(网络电视)和机顶盒的普及,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宽带网络收看直播电视、视频点播等服务,这种变化打破了广电网的垄断,使电视节目的传播更加多元化。
3、内容来源的变化:互联网对电视剧内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网络IP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电视剧改编自热门网络小说,如《花千骨》、《何以笙箫默》等,编剧的作用相对淡化,而网络文学IP则成为电视剧的重要素材来源,这种现象不仅改变了电视剧的内容生产方式,也影响了其宣发渠道和观众互动模式。
4、宣发渠道的变化:互联网改变了电视剧的宣发渠道,从电视台首播到网络同步播出,再到视频网站先播电视台后播,视频网站的崛起使得电视剧的宣传和发行更加依赖于网络平台,腾讯视频和乐视网在《芈月传》播出前进行了大量片花和预热策划,网络剧也逐渐占据市场,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5、创作节奏的变化: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电视剧的创作节奏加快,视频网站根据用户观看数据,归纳出“黄金七分钟,关键前三集”的剧集网络传播特点,反映了观众审美趣味的变化。《破冰行动》和《长安十二时辰》通过不同的剪辑手法,提高了剧集的信息密度和情节跨度,这种变化要求创作者在叙事节奏上进行适配,以适应观众的新审美习惯。
6、精华桥段的编排:便于二次传播的精华桥段编排成为近年电视剧变化的另一显著特征,这些桥段往往是相对独立、可以调动观众情绪的强戏剧冲突。《觉醒年代》中陈独秀送儿子赴法国勤工俭学的段落,以及《光荣与梦想》中瞿秋白从容赴死的段落,都具有强烈的情感张力,这些精华情节段落不仅提高了剧集的传播效率,还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讨论热情。
7、人物塑造的创新:互联网环境下,电视剧的人物塑造更加注重反差带来的惊喜。《山海情》中的扶贫干部陈金山和《扫黑风暴》中的公安局副局长贺芸,都是通过反差情节吸引观众的典型例子,这种人物塑造手法能够在新媒介环境下调动观众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8、“网感”的重要性:电视剧创作注重“网感”,并不意味着创作的肤浅化或低幼化,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围绕好故事和好人物创作的核心是不变的,这种“网感”是将观众的审美接受问题提前纳入创作考量,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观众需求。

9、观众互动的增加:互联网使得观众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一方,而是可以通过弹幕、评论等方式参与到节目的讨论中,这种互动性不仅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也为节目制作方提供了即时反馈,有助于优化内容。
互联网对电视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终端设备的改进到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的变化,再到观众观看习惯的转变,无不体现了互联网技术的强大推动力,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视行业将继续在互联网的引领下不断创新和发展。
作者:豆面本文地址:https://www.jerry.net.cn/hlw/12814.html发布于 2025-01-08 01:15:15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杰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