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互联网融合中寻找新的商业机会?
互联网融合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兴技术,形成了全新的传播生态,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探讨互联网融合的现状、特点、挑战及未来趋势:

1、互联网融合的背景与现状
时代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2013年,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问题,标志着互联网与传统媒体的深度融合。
发展现状:近年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内容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推动了新闻内容生产的变革,传统媒体也在积极拥抱新技术,通过开放思维、用户思维、产品思维等互联网思维进行自我革新。
2、互联网融合的特点
多元化行动者:在融合传播时代,行动者包括普通个体、专业人士、媒体从业者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多元主体,这些行动者共同构建了复杂的内容生产网络。
流量逻辑与关系逻辑:流量逻辑与公众注意力相重合,构成了内容在平台引发的舆论热度,关系逻辑则体现在新闻内容积累到一定流量后,与事件相关的人及内容通过平台的聚合形成复杂的关系网络。
技术赋能:智能设备和智能技术对普通个体的能力提升,使他们能够参与新闻内容的生产及传播,在洪涝灾害中,受灾群众使用智能设备上传图文、视频等内容,成为新闻内容的引爆者。
3、互联网融合的挑战

人文属性缺失:技术冲击下,新闻内容的人文属性可能缺失,导致媒体融合背后的内容生产权力混淆。
能力退化:部分媒体从业者在转型期未能找到合适的路径,采编倦怠及能力退化问题突出。
稳定性不足:多元化的生产行动者带来了不稳定性,大多数行动者不像媒体机构一样具有稳定的内容输出能力。
4、互联网融合的未来趋势
创新创新将继续深化,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度分析吸引受众,澎湃新闻利用卫星技术和智能模型图推演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事件,增强了新闻内容的专业性和可信度。
多感官融合: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多感官融合将成为媒体融合的重要方向,提供沉浸式体验,新京报发布的3D动画还原巴厘岛命案细节,视觉和听觉融为一体,增强了场景感。
人格化传播:人格化传播将促进情感共振,使传播内容更容易被接受,央视网发布《李佳琦们别再飘了》,用漫画形象展现主播的形象差异,激发公众阅读兴趣。
5、案例分析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重报集团通过开放思维、用户思维和产品思维推动媒体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上游新闻创办之初便开设区县频道和“上游号”,邀请PGC和UGC用户一起开门办端。
中国之声:中国之声通过创意性地采用年轻人喜爱的说唱形式介绍消博会,拉近了与年轻群体的距离,这种年轻化的表达方式不仅吸引了年轻用户,还提升了内容的互动性和传播效果。
6、归纳与反思
为王: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内容始终是媒体的核心,媒体应坚持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稀缺性的内容产品,避免信息内容的同质化。
关注用户体验:新媒体时代,用户体验至关重要,媒体应从用户角度出发,增强互动性和参与性,提升用户黏性。
持续技术创新:媒体应关注新技术、了解新技术、研究新技术、运用新技术,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
互联网融合是一个复杂而深远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的变革,通过深入理解和应对这些变化,媒体可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
作者:豆面本文地址:https://www.jerry.net.cn/hlw/16231.html发布于 2025-01-14 06:09:09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杰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