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如何改变制造业?
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现状
1、行业覆盖广泛:互联网已延伸至40个国民经济大类,涉及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等各大领域,钢铁、工程机械、采矿等行业面临生产运营增效难、产能过剩、节能绿色低碳压力大等问题;工程机械、家电、电子信息等行业存在生产效率不高、产品运维能力和资源较弱、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

2、应用模式多样:形成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六大新模式,如三一重工加快企业数字化步伐,通过工业互联网进行设备预测性维护和远程可视化管理,降低设备运维成本,提高生产资源配置效率;海尔依托工业互联网开展规模化定制、产品设计优化、质量管理、生产监控分析及设备管理,提升用户交互体验、品质一次合格率与生产效率,节省设备运维成本。
3、企业类型丰富:既有大型企业积极应用工业互联网加快数字化步伐,也有中小企业借助工业互联网加速企业数字化步伐,还有创业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实现快速成长,带来新的增长空间,中国宝武、鞍钢集团、中国中车等大型制造企业积极探索生产工艺优化,多工序协同优化、多基地协同等典型应用场景;徐工集团、和利时集团和中联重科等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进行设备预测性维护、远程可视化管理,延伸出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等服务模式。
互联网对制造业的影响
1、推动产业升级:促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壮大培育,通过互联网技术,制造业能够实现更高效的生产流程、更精准的市场定位和更灵活的供应链管理,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2、催生新模式新业态:智能制造、协同制造和智慧云制造等成为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的关键应用模式,实现了线上线下结合的协同,提高了制造过程的效率和灵活性,拓展了制造业的发展空间。
3、优化资源配置: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工业设备、资源和能力的接入、调度与协同,打破信息孤岛,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4、提升创新能力: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促使企业加大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投入,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提升整个行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问题及挑战
1、技术瓶颈:部分制造企业在信息化基础、工业系统级软件等方面相对薄弱,存在关键零组件研发、工业级软件开发工具等短板,影响了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2、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大量工业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存储带来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挑战,一旦发生数据泄露或被恶意攻击,可能会对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严重影响。

3、人才短缺:既懂制造业又懂互联网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相对匮乏,制约了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步伐,企业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员工的数字化素养和技术能力。
4、行业标准不统一:目前工业互联网相关的行业标准尚不完善,不同企业、不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存在问题,导致信息难以实现无缝对接和共享,影响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效率。
作者:豆面本文地址:https://www.jerry.net.cn/hlw/21646.html发布于 2025-01-25 05:58:35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杰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